磨粒流用于內孔拋光后的粗糙度能達到多少?其實這個問題沒有一定的答案,我們用一個案例來詳細解析這個問題。
這是一個半導體領域常用的零件——三通。機加工之后,我們將其中一件用內圓磨先粗打磨了一下,另外一件沒有粗打磨。這樣剛好做一個對比,看看磨粒流用于內孔拋光的能力范圍。
首先我們通過顯微鏡看到的是沒有經過粗打磨的內壁,刀紋非常深。
這是內圓磨粗拋過的內壁,深刀紋已經被去除了,只剩下一些非常細的淺紋路。
磨粒流在拋光沒有粗打磨的內孔時,只能選用顆粒度較粗的軟性磨料,太細的磨料沒辦法去除這些深刀紋。但缺點是,顆粒度較粗的磨料沒辦法達到鏡面效果。
而經過粗打磨的內壁,則可以使用顆粒度更細的磨料,一次達到鏡面效果。
接下來我們分別看看沒有經過處理,機加工后直接用磨粒流拋光的內孔,以及經過了內圓磨再用磨粒流拋光的。
可以看到,直接拋光的內壁雖然紋路也可以被去除,但是內壁的細膩程度不夠。總是有一些小麻點之類的,這時候的表面粗糙度只能達到Ra0.6-0.4,還達不到鏡面。
我們再看下粗打磨后用磨粒流拋光的內壁:
對比非常明顯,這樣拋光后的內孔細膩程度更好,沒有了那些小麻點一樣的凹坑。粗糙度已經達到了Ra0.1以下,如果內圓磨的細膩度更好,那磨粒流拋光后的粗糙度甚至可以達到Ra0.02左右。如果不是內壁上有些臟污,那看起來就是一塊黑玻璃。
如果說顯微鏡觀測還不夠直觀的話,我們直接肉眼觀測,看看這兩種情況下磨粒流拋光的效果有何不同:
綜上,如果需要用磨粒流將內孔拋光到鏡面效果,我們需要先將內壁的粗糙度做到Ra0.6以下,如果粗糙度在Ra0.6以上,那么直接用磨粒流拋光很難達到鏡面。
磨粒流這種柔性物理拋光方式,和其他硬性物理拋光方式不同,不會說任何表面拋光后都會固定在一個標準值,而是隨著材質、原始粗糙度、孔徑等不同而改變。